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聚焦  >  改革发展

探索形成营商环境的“佛山样板”

发表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局发表时间:2014-11-06【打印】【关闭】

  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佛山乃至整个广东地区依靠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形成的政策洼地效应正在逐步减弱,建立国际接轨的市场监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仍然任重而道远,建设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已经成为佛山实现由政策洼地向环境高地转变的必然选择。

 代市长鲁毅不久前前往怡丰新城调研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时透露,佛山在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过程中,也希望能够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提升佛山的城市品质。

 实际上,佛山也正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充分发挥佛山“落实CEPA示范城市”优势,积极参与粤港澳合作,推动办事规则与国际准则接轨。目前,已有7家外资银行在佛山设立分支机构12家,佛山也成为吸引外资银行最多的地级市。

 中德工业服务区是我市重点打造的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无论硬件软件都要向欧洲看齐。目前,我市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合作开展的“中德工业服务比对研究”、与德国北德集团合作开展的“佛山发展机遇调研”、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共同开展的“仿真德国·引制”研究以及《广东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条例(初稿)》均已完成。市委书记刘悦伦表示,佛山新城就是要软硬兼施,营造一个“仿真德国”的营商环境。

 “建设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不仅要有定性的分析,还要有一些量化的指标。”刘悦伦说,佛山要对照比较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等营商环境世界一流的国家的做法,将它们的标准整合吸收,形成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佛山指标体系。

 省政协副主席梁伟发曾两次带队调研佛山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设情况,虽然这一项工作仍在推进当中,但他认为,佛山已经是广东乃至全国在构建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中最成功的城市之一。

 “佛山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创造了很多值得在全省总结推广的好经验。”梁伟发认为,佛山已逐步从增加经济总量和提升经济增长速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为我省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起了示范带头作用。

 工作展望

 找出攻坚克难重点

 研究因地制宜对策

 作为全省唯一的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非特区”试点城市,佛山虽然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推进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但要真正成为一个营商的环境高地,依然任重道远。

 市发展改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市发改局目前正在开展《佛山市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评估》项目研究工作,基于《广东省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和我市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实践,构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指标体系对我市营商环境现状进行评估。通过与典型国家和地区(新加坡和香港)及国内代表性地区和城市(主要考虑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进行对比研究,明确我市营商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找出我市攻坚克难的重点,研究因地制宜的对策,推动锚定指标式的改革。

 电子商务

 市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进一步做好完善企业服务模式,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化佛港澳紧密合作等工作的同时,接下来我市还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

 据介绍,我市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顶级电子商务咨询顾问机构的合作,引导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本土的跨境电子商务通道,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的新突破。    

 企业融资

 我市将协调各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大对佛山的信贷投放力度和业务创新试点,推动金融机构商圈融资及知识产权抵押融资,支持OTC探索众筹融资等业务创新,并打造省级小额贷款私募债发行平台。

 招才引智

 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我市将继续做好首批市级科技创新团队的后续跟踪、服务和监督工作,开展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调研,推进条件成熟的地区建立留创园,并积极向省争取省市共建。我市也将推行博士后特约研究员制度,引导各设站单位建立和完善技术入股、期权、股权等鼓励博士后人员的激励机制。

 筑巢引凤

 为了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我市将加快中德工业服务区产业载体建设,推动在谈优质项目落地,与中国经济联络中心、德国工商大会等机构合作,力争在年底引入50家欧洲先进的工业服务业项目。

 重头戏:信息惠民

 城市更智能,生活更便利

 今年6月,我市获批成为全国首批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之一,按照国家发改委等12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我市将要实现信息化与民生领域应用的深度融合,发挥信息化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撑性和带动性作用。

 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也是我市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点工作。我市近日出台的《佛山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方案》提出,我市将聚焦民生领域重大问题,以信息化为核心驱动,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以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普惠社会民生,把佛山建设成为“先进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

 到2016年底,我市互联网普及率要超过80%,光纤入户率超过80%,4G网络覆盖全市,移动宽带普及率超过90%。建成人口基础数据库,实现人口信息在100%市级部门共享和交换。完善人口、企业法人、地理信息、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实现可交换重要基础数据的50个以上市级部门共享与实时交换。

 市民办理行政审批业务也将更为便利。行政审批和社会服务事项全程在线办理率要达90%以上。同一个审批事项实现基础资料一次提交、部门共享,各部门集中、联合、并联审批,审批效率普遍提升。

 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将逐步增多优化,均等化程度明显增强。社会信用、城市和社区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社会管理的模式不断创新优化。

 我市提出,到2016年,全市100%的医疗机构将接入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市民健康卡应用暨数字就诊预约可及率达到90%以上,全市中小学校人机比达5:1,100%的班级配备多媒体互动教学平台,建成40家智能图书馆。

                                                                 (来源:佛山日报)